中国体育彩票

图片
自行车文化

Bicycle culture 自行车文化

首页 > 自行车文化 > 新闻浏览

新城规划可否注入自行车基因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22 10:15

前段时间,一篇《三水,你愿意做自行车友好城市?》的文章曾引发一些自行车爱好者的共鸣。事实上,对于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多条绿道的三水来说,周末骑骑自行车确实是个不错的休闲方式。而在中心城区,自推行公共自行车体系以来,自行车也日益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今年41日起,三水放开了对非本地户籍市民办理公共自行车卡的条件限制,使更多市民可以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三水区环境运输与城市管理局给出的数据是,截至2015年上半年,发卡张数达5000张。

三水西南中心城区集中,这在客观上让三水有成为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可能。但是,先天不足的道路建设与自行车基础设施配套却让这个美好的愿景难以实现。此前,在三水本地论坛上,就有市民吐槽,自行车道被占用、道路破损、缺少自行车车墩等问题让自行车出行不方便甚至有些危险。

那么,自行车出行的硬件配套能否有完善的空间?三水区环境运输与城市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曾坦言,三水城区受制于前期规划,难以对道路进行大改造。细细想来,该负责人所言也确实是实情,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有着难以改变的现实难题。三水中心城区道路较狭窄,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小城大堵”现象时有出现。此时再去对道路重新规划,无疑将进一步加剧交通堵塞的现状。从这样一个小细节不难发现,超前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现实面前,三水是否就是只能与“自行车友好城市”远远相望?“中心城区难以大面积改造,但是三水新城建设可以考虑在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自行车出行需求,规划相关的配套设施。”上述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也曾去过一些自行车配套完善的城市,三水新城完全可以在先期进行规划。

事实上,自行车友好城市确实与三水新城的城市定位相契合。自行车所代表的休闲的慢节奏生活,不正是三水新城期望带来的生活体验?前车之鉴,三水新城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开端,能否在前期规划中提前介入,注入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基因,避免先天不足?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一个鲜活的例子就发生在苏州。20年前,当电线杆在中国各个工业园内还如同标志性硬件出现的时候,苏州工业园选择把它深埋到地下,这么一埋,成本造价是地上的10倍,但苏州工业园还是坚持这样做。20年后的今天再回望,苏州工业园的成功却离不开这样的前期规划。那一幅20年前的手绘图与20年后一模一样的实景图就是最好的说明。

电线杆的故事,足以见证城市发展的微小细节。或许,在三水新城的道路规划中注入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基因,未来也将生长出自行车友好城市的独特风景。而这一张别样的城市名片也有可能成为三水新城独特的魅力所在,成为城市生活的细节温暖。

摘编:admin888;   摘编日期:201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