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能否再成潮流(微议录)
在父辈们的记忆中,中国是“自行车大国”。许多城市中,每逢上下班时段都曾有过浩浩荡荡的自行车车流。然而,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大,工作节奏的加快,活动范围的拓宽,加上生活水平的改善,骑自行车上下班、出行游玩,变得既不实际也不时尚。但很多人心底,依然留有“自行车情结”,渴望“自行车文化”背后的生活态度。自行车能否再度流行起来?它包含着我们怎样的时代记忆?近日,我们通过微信平台征集讨论。现摘录几篇,以飨读者。
——编 者
慢下来欣赏路边风景
如今生活节奏愈来愈快,除了周末,基本没时间在路上耽搁。直到有一天,我骑公共自行车回家,刚开始还在抱怨“老牛速度”,慢悠悠的路途中竟发现了日日路过却不曾入眼的美丽风景:河边的桃花开得娇艳媚人,路边的小吃散发着诱人香味,年轻的恋人牵手追赶公交车,花甲老人互挽着胳膊河边散步……
自行车的慢节奏,让我发现了生活的美。走出“铁包肉”,变身“骑士”,呼吸没有夹杂汽油味的新鲜空气,欣赏平日无暇顾及的路边风景,为匆匆人生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
(@晓璇)
“怀旧”中重塑新观念
对70后、80后而言,自行车是永恒的青春记忆。上学路上的撒把追风,哥们儿肩并肩神侃吹牛,情侣余晖下的青涩纯真,无不点缀着自行车的身影。青春期的美好躁动,随着叮叮作响的自行车渐行渐远。
如今低碳出行、绿色出行成为了公众认同的理念,但嘴上说得轻松,脚上行动迟缓。左脚离合,右脚油门,远比两腿的回转运动更便捷。其实,自行车代表着快节奏生活下的健康生活理念,象征着放慢脚步的冷静反思,重塑“自行车文化”还是值得尝试。毕竟,不少人还存有一段自行车怀旧情结。
(@litterghost)
寻不回梦里的骑车环境
我是一环保主义者,也是一名运动达人,从小就爱骑自行车,儿时的梦想是有辆帅气的山地车。如今买自行车的梦想实现了,但骑自行车的条件却离我越来越远。
满大街的小汽车挤占了自行车道,再加上尾气、雾霾,让骑车成了“高危”活动。另一个原因则是自行车自身的安全问题,周围朋友都有过单车被偷的经历,报警也基本白搭,花费不菲的车却成了小偷的猎物,怎能不让人愤怒与无奈?
(@夏熊飞)
被挤占的车道被挤占的心
不久前,我和几个同学想趁着好天气到附近踏青,第一选择就是自行车。一来简单方便,二来锻炼身体,三来比乘公交车有更多乐趣。但到了路上才发现,自行车道很不方便,经常改道,有时甚至要和机动车抢道。我们只好在贴近路边的车道上推着自行车走。
尽管我们愿意骑自行车,愿意享受简单的生活方式,但还需要有基本的条件和环境。
(@神的孩子会笑)
抛开不必要的“面子”
三年前,我走出校园,来到现在生活的这座城市。从那时起,每天半个多小时的骑行便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让平淡的日子添了几分调料: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工作的困难、生活的压力在耳畔的风声中渐行渐逝;偶尔还会邂逅路边不知名却充满生机的花朵……
不骑车者,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没车,曰“不能”;二是有车不骑,曰“不愿”。客观因素,无外乎不安全、停车难、空气差。但这应该不成其为理由。难道封闭的汽车空间空气质量会更好?不愿骑,背后未必没有炫富攀比的面子心理在作祟。不妨放下“面子”,迈出绿色出行、健康出行的第一步。
(@米兰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