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模式”能走多远
公共自行车在武汉的运营一直艰难:目前,三镇中心城区免费租车点不断萎缩,有些地方因借车难、坏车多,几近瘫痪;偏居一隅的青山公共自行车项目,去年也因亏损严重闹过停运风波。
由城管特批广告位的江夏公共自行车项目模式,未来发展能否顺风顺水?不少专家捏了一把汗。
让自行车有路可走
省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作为嘉宾,昨体验了一把江夏公共自行车。骑了一圈后,他坦言:江夏应让自行车有路可走,“骑自行车出行环保又健康,还缓解拥堵,大力提倡的同时应保证自行车‘路权’。”
记者昨看到,该区北华街、熊廷弼街等道路虽宽敞,但非机动车道基本被违停汽车占满,自行车只能骑上机动车道。
自行车不能干电动车的活
“什么样的车干什么样的活。”武汉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伟说,自行车应以解决短途交通为主。
他分析,受气温、道路、体力及出行成本等影响,市民骑自行车距离一般在1.5公里内。如超过这一距离,便利性大打折扣,多数人会选择电动车、摩托车以及公交等替代交通工具。“实际上,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已与常规公交车的合理服务距离重叠。”武汉交通专家胡润州分析,根据估算,60个租车点无法满足江夏城区需求,在人流密集地区500米内就需设站点。
企业别只盯着广告
江夏区公共自行车采用“政府补偿、资源配置、企业运作”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政府花钱买服务。对于这种模式能否长期运行下去,胡润州较担忧。
江夏、青山公共自行车都曾遭遇停摆风波,靠政府多次输血才“缓过气”。胡润州称,要提高公众对自行车的认同感和使用率,有群众基础后,运营公司要打破单一依靠广告资源获得收入的单一方式,实现多渠道造血。
胡润州说,针对有的运营企业“赚一把就走”,或为扩大利润有意降低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尤其要防范不良企业卷走居民办卡押金后消失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