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考验国人共享思维
手机下载APP,扫描二维码,公共单车便能轻松骑走。没有固定锁桩,通过手机即可完成支付。眼下,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校园、地铁站、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出现的共享单车,已成为颇受欢迎的绿色出行工具。近日,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在省城太原的街头也出现了类似的时髦物件——“小绿车”酷骑单车。
通过共享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类文明的一贯追求。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新兴事物,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发展开来。共享单车不仅帮助解决了很多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更以其便捷、环保等优势,直接改变了很多人的出行方式,受到不少用户的青睐。中国素有“自行车王国”之称,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逐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但在两公里半径的出行范围内,方便快捷的自行车仍是不少市民的首选,加之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确实存在,共享单车的出现及时弥补了这个市场断层,得到了出行者的认可。
处在高速崛起阶段的共享单车产业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但随着使用共享单车的人越来越多,使用过程中的种种不文明行为也相继显现,相关不文明事例屡屡见诸报端。在中国体育彩票,乱停乱放、不按交规骑行加剧了城市拥堵;在郑州,有大爷大妈圈地段收取看管费,市民使用共享单车被要求先交车辆看管费;在成都,个别大学生利用共享单车机械锁的漏洞,写出了一份“5秒开锁秘籍”,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归结起来,共享单车“乱象”主要有“乱停占道”、“个人私藏”和“恶意损坏”三种。如何使上述城市的问题不在太原重演,让“小绿车”在我市平安运行,成为我们目前亟待思考的问题。
应该承认,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共享单车作为城市生活的一个新兴事物,大规模落地之处产生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是在情理之中的。社会共享思维需要以规则、秩序、信任为基石,并由此培育公共文明和契约精神,而以共享思维为原点起步的自行车租赁企业,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就匆匆上路了。令人欣慰的是,有关方面的自我矫正已经开始。例如,一些租赁企业开始将规范用户行为作为企业责任的一部分,探索利用GPS等技术手段解决用户乱停放问题,并建立用户“黑名单”和信用积分制度;有的地方出台相关规定,将不文明骑行和违规停放等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并着手改造自行车道以改善拥堵。
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在交通领域渐行渐深,颠覆了传统的运营管理形式,政府部门作为监管方,应及时转变行政方式;企业也要完善自身管理和制度,提高服务能力,引导用户规范骑行;用户则要提高自身素质,对自身用车行为进行积极的道德约束,自觉遵守使用规则,善待共享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