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彩票

图片
自行车文化

Bicycle culture 自行车文化

首页 > 自行车文化 > 新闻浏览

自行车运动“知多一点":"大"和"强" 差距在哪里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10 14:49

中国自行车“大而不强”,除了经济发展、历史传统等因素,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意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从意识方面来看,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自行车只是一种交通工具。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坐骑也在升级换代。而在受到环保思潮洗礼的工业化国家,骑行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更受到鼓励和青睐。人均道路数量多少?道路状况是否有利于骑行?是否有自行车专用车道?非机动车道是否被机动车占用?公共交通是否对自行车友善等等。这些客观因素,都体现和影响着人们对自行车的态度。在欧洲的不少城市,坐城际地铁、大巴,可以把公路自行车带上,城市间也有专用的自行车道供人骑游。在这一方面,国内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从体制机制等来看,中国自行车运动仍然有诸多待解之“结”。比如,训练体系的差距。国外是以赛代练,一名职业自行车运动员每年要经历的比赛骑行距离达1.5万到2万公里以上,而在国内,这一数字仅为3000到4000公里。参加的比赛少,没有积分,训练强度也不够,水平提升自然就慢。

又比如,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职业化的问题。对于像计成、王美银这样进入国际职业车队的中国车手来说,职业化之路并没有打通。要进入一支欧洲职业车队,车队会为你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由于国内全运会比赛安排问题,在外征战的中国车手会以各种原因被各省队召回。如果车队为车手制定的计划不断被打断,最终车队也会做出放弃的决定。因此,在职业车队的接洽中,无法回避的全运会制度成为中国车手最大的障碍。

与此同时,尽管近年来国内职业公路车赛事数量激增,但对许多国内车手而言,在这些赛事中取得的成绩依然不足以支撑起运动生涯。国内许多职业车队虽然注册为国际自盟UCI洲际队,但仍然保留着省队的管理模式。近几年就出现过车手在全运会前几个月放弃职业赛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全运会公路车比赛的观赏性和在车迷、媒体中的影响力,却远远无法与这项比赛受到的重视和得到的投入相匹配。

不过,情况正在慢慢改变。2017年12月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召开的大会上,提出了包括赛事改革、打通运动员业余-职业路径等一系列改革设想。希望在自行车“大国”追赶“强国”的路上,这样的差距,能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少。

 

摘编:admin888;   摘编日期:2018年10月8日